会议回顾

2023年4月2日,由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办的第六届建筑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此次会议邀请了众多院校、多学科背景的嘉宾参与,不仅有重量级别的主旨报告,还有精彩纷呈的分论坛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省内外、校内外超过130余名嘉宾及观众现场参与了此次研讨会,还有数百人次的线上直播观众,可谓盛况空前。


01


开幕式与主旨报告


开幕式


开幕式由学院党委书记杨毅同志主持,强调了建筑人类学三十年的发展至今开始方兴未艾,本次会议49场讲座显示出建筑人类学的研究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提升”时代的必然要求。昆明理工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峰越为大会致辞,施红博士回顾了往届建筑人类学会议的主题内容及此届会议的筹备过程。


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环节由杨大禹教授主持,尹绍亭教授、王启梁教授、朱晓阳与李伟华教授、谭刚毅教授和朱良文教授分别做了精彩报告,讲述在建筑学、人类学、法律学等多学科融合交流背景下的重要研究成果。

尹绍亭教授

王启梁教授

李伟华教授

谭刚毅教授

朱良文教授


02


分论坛主题报告

此环节分两个平行会场,囊括了十余个不同主题的分论坛,各位学者将他们的学术研究凝练为15-20分钟的汇报。每个汇报结束后有相关领域的学者对报告进行点评与交流。

分论坛

4月1日下午


分论坛1包含了海外风土建筑、当代空间变化与微观史三个主题的学术报告。其中海外风土建筑主题的三组报告将视野分别聚焦于蒙巴萨、日本、大不里士三个海外区域,讲述了他们对于海外城市的研究。当代空间变化主题下的三组报告,以不同的视角讲述了不同地方在历史变迁与文化观念影响下的建筑空间的改变与传承。微观史主题下的报告,则将视野缩至很小,以讲述一个“文化英雄”或从一份土地档案展开大的研究。



分论坛2包含了空间观念与仪式、影像人类学两个主题的汇报。空间观念与仪式主题下的汇报以仪式与信仰空间展开研究,如大理白族住屋的“房诞”仪式等。影像人类学是此次大会别出心裁设置的主题,宾慧中:《一个人的营造——福建培田村客家住屋营建与仪式影像音像记录》,阿布:影像中的原筑文化与历史——普洱孟连县阿卡山寨的空间变迁,陈湘:云南民居影像记录,忽文婷:云南勐海老南冬布朗族村建房的影像记录,一段段珍贵的影视资料,讲述了已近失传的营造活动与历史故事。


分论坛

4月2日


分论坛1包括三个民居主题和一个景观与地方感主题的报告。与主题相应,民居主题下的十一组报告以不同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他们对中国多个地区的民居空间、民居营造、聚居文化与社会信仰等的研究。景观与地方感主题下的三组报告,将视野集中于“地方感”,用现代化语言讲述了传统叙事。



分论坛2包含四个主题的报告:社区更新与实践、社区更新观察、传统知识&技术哲学与艺术·叙事。

社区更新与实践主题下的四组报告,以实际案例讲述社区与村落在更新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文化的唤醒。社区更新观察的四组报告,学者将自己代入人类学中常用的“他者”的视角,关注社区或村落的更新过程。传统知识&技术哲学主题下的三组报告,前两组聚焦于中国传统的营造技术与方法,第三组以理论讲述了建筑是动态的过程。最后一个主题艺术·叙事中三组报告,分别围绕史诗、传统绘画、地方小说展开研究。


03


专题讲座

3月31日、4月1日与4月2日开展了三场讲座,分别是李迪华老师以一个设计师的角度讲述了人类学带来的启发;陈学礼老师以人类学家通过影像记录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屋子多个世界”的故事;潘曦老师系统讲述了对于普遍却又少见的井干式建筑的谱系研究。




04


圆桌 / 闭幕式

4月2日下午分论坛主题报告结束后,施红博士主持进行了“圆桌会议”。圆桌会议以三个小游戏开展,首先所有嘉宾牵手闭目回想参会过程,感恩会议给人类学者与建筑学者带来的连接;其次用三个关键词形容参会体验;最后以最高频的关键词造句,留下参会感受和未来展望。本次大会精彩的内容安排和巧妙的环节设计给各位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后,杨毅书记以“家园”为主题进行了闭幕总结并宣布第六届建筑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期待学术进一步繁荣的勃勃生机。


特别鸣谢协办单位,支持单位,学术指导以及媒体支持!


                   

文字:高攀玉、田芳、王汝萌、曾颖琪、陆安存、朱子跃

摄影:何呈呈、裴珊、胡永皓、林智俊杰、任婧雯、陈通、杨彩唐

本文内容来自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公众号



点赞(0)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